古树名木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,是绿色文物、活的化石,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,同时也是研究一个地区的气候变迁、植物生态、植物地理、植物种群等科学的重要依据。为做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,保护好我县古树名木资源,根据豫绿 [2017]4号文件精神,按照国家林业局2016年10月19日发布的《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》,睢县林业局于2017年7月至11月对全县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调研工作。本次普查共分三组,每组3人。下面就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进展情况作一次汇报。
一、组织发动。为全面完成睢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情况,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,我局领导高度重视,特意召开了班子领导会,成立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工作,并确定了负责人。为推动古树名木普查工作进程,促进群众保护意识,我局下乡普查人员积极宣传,发放资料,林站信息员还积极写稿,向上级投放。
二、人力及技术、资金投入。 本次古树名木普查时间与省种质资源普查相冲突,二者普查时间一致,古树名木普查也在种质资源普查范围内,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二者同事进行,即节约时间又减少了资金投入。普查进行前,我们对参加普查的三组所有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实习操作,以确保普查工作质量。
三、工作进展情况。根据上级普查工作安排,我局在2017年7月-2017年11月完成了外业调查,并于2017年12月—2018年2月完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,查缺补漏及信息建档工作。
本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共调查古树6株,名木2株,古树群4个(600株),共计古树名木608株。按保护级别分:一级古树2株,三级古树606株。(500年以上的为一级,300年至499年的为二级,100年至299年的为一级)。按分布乡镇分:城关镇1株,皂荚;尚屯镇2株,其中柿树1株,桑树1株;潮庄镇1株,皂荚;匡城乡1株,桑树;河集乡1株,皂荚;榆厢林场602株,其中朴树2株,油松77株(古树群),侧柏523株(古树群)。此次普查的古树名木生长势除1株衰弱外,其余生长都正常良好。从现状看,一般有保护措施的生长势都很好,比如说在庭院中(清真寺内)的生长较旺盛,在村旁路旁无人管护的生长势较差。
四、存在的问题
(一)是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较差,有的古树名木树冠上有电线电缆通过,有的古树周围堆放大量砖瓦石块、枝柴杂物,有时会引起火灾烧坏树皮,严重影响或威胁古树生长。
(二)缺少专人管护,没有设立护栏,有人为损坏现象。致使古树缺水缺肥,所需水肥供应不足,造成树枝干枯,树冠逐渐缩小。
(三)古树有病虫危害,近几年来植物病虫害比较严重,由于缺乏管理,古树遭受了介壳虫、蛀干害虫等的危害,造成大量枝梢枯死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安排
(一)加强领导,明确责任。睢县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《关于加强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了具体要求,进一步强化措施,落实责任,落实管护措施到单位或个人,促进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。
(二)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。根据现状对全县古树名木统一编号、登记造册、建立古树名木档案,专人管理。对所有古树名木挂牌保护,责任到单位和个人,按保护级别进行管护。
(三)制定管护措施。具体如下:
1、设立保护栏,防止人为损坏。
2、改良土壤,施肥浇水。采取施肥、浇水、松土、培土等 措施,促使古树复壮。
3、设排水沟,防止大雨积水,造成涝害。
4、及时防治病虫害,清除古树周围的杂物、垃圾、污染物等。
5、对树干中空的要封堵树洞,防止腐烂。
6、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。古树名木记载着我县悠久的历史,传递着人世间的风雨沧桑,印证着我县古老而灿烂的文化,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,我们应倍加珍惜,科学管护。要通过电视、广播等媒体,广泛进行宣传教育,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保护好古树名木。发现有损坏古树名木的行为,要及时制止并说教,对说教不改的要严肃查处,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古树名木绿化成果,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|